基于中华传统文化传承视角的高校外语教学创新

2024-01-03 17:24   来源: 光明网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语言不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与智慧,对当代外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机遇。基于此,要深入探讨中华传统文化在高校外语教学中的运用,分析其在培养学生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激发学习兴趣方面的独特价值。通过对教学资源设计、教学方法及评估反馈机制的深入研究,揭示中华传统文化与外语教学的深层关联,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文化底蕴的新时代人才。

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高校外语教学的基础关联

中华传统文化与外语教学的关联是一个多维度、互相促进的复杂话题。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自身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独特美学,更在于它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不仅能够帮助人们理解过去,更能够指导现在和未来。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学生往往更关注语言的实用性而忽略了文化的深层次理解,这导致了语言学习的表层化和工具化。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教学理念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也面临着更新换代的压力。如何在保持语言教学实用性的同时,更深层次地融入文化教育,成为了外语教学领域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中华传统文化与外语教学的关联体现在多个层面。首先,中华传统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和资源。无论是古诗词、历史故事、还是哲学思想、艺术作品,都能成为外语教学中引人入胜的素材,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还能够增强他们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兴趣。其次,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全球视野的培养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习和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联系,培养出更为开阔和包容的世界观。更重要的是,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外语教学还能促进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发展。传统文化中的故事、成语、典故等,都可以作为生动的教学工具,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讨论辩论等多种互动形式,使语言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参与感。同时,这也为教师提供了展示个人教学风格和创新能力的舞台,有助于提升整个教学过程的质量和效果。因此,中华传统文化与外语教学的结合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需要,更是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深入挖掘和利用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资源,不仅可以提升外语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还能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和全球视野,为他们未来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沟通与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传统文化传承在高校外语教育中的价值体现

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外语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通过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升其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增强学习兴趣和动力,可以有效提升外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教育工作者应认识到这一点,并积极探索将中华传统文化与外语教学相结合的有效途径,以培养出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文化素养的人才。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文化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所属文化的认知和评价,以及对其他文化的认知和尊重。在外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更深入地了解和感悟中华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通过学习成语故事、历史典故、诗词歌赋等,学生不仅能学到语言知识,还能深入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层意义和丰富内涵,从而增强文化意识和民族归属感。

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个体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的智慧和哲理,对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极为有益。通过学习如何在不同的文化场景下应用这些文化智慧,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的行为习惯和交际规则,有效地避免文化冲突,提高沟通效率,真正将英语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联系起来,进一步帮助学生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有助于增强学习外语的兴趣与动力。将中华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外语教学,能显著提升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文化故事、诗歌、戏剧等丰富多彩的内容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例如,通过学习中国古代诗词,在欣赏其美妙语言的同时,深入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这种学习体验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融入到学习体系当中,开展自主探究学习。

中华传统文化在高校外语教学中的融入策略

中华传统文化在高校外语教学中的运用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它涉及教学资源设计与选择、课堂教学方法、评估与反馈机制等多个方面。只有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创新,才能更好地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外语教学,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和文化素养的外语人才。

优化教学资源设计与选择。教学资源是外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合适的教学资源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入方面,教学资源的设计与选择尤为关键。首先,教学资源应包含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如经典文学作品、历史事件、传统节日、民俗风情等,这些内容不仅能够提供语言学习材料,还能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体验中华文化的魅力。其次,教学资源应注重文化与语言的结合,通过情景对话、文化背景介绍、文化比较分析等方式,将语言学习与文化理解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悟文化内涵。此外,教学资源还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需要和兴趣,选择和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资源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注重创新英语课堂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文化理解能力。例如,情景模拟教学法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方式,亲身体验中华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文化现象或事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化背景和内涵,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则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研究等方式,共同探索和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交技能。此外,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如网络资源、多媒体教学等,也能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估与反馈机制。评估与反馈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能够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调整教学策略,同时也能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学中,评估与反馈机制应更加注重学生的文化理解和应用能力。评估方法可以多样化,除了传统的笔试、口试外,还可以包括文化项目报告、文化实践活动、文化创意作品等,这些评估方式能够更全面地考察学生的文化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反馈应及时且具有建设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在文化学习的道路上不断进步。此外,学生之间的互评和自评也是重要的反馈方式,通过相互学习和交流,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视角了解和思考中华传统文化,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中华传统文化在高校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内容和方法,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更能深化他们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培养出真正具有国际视野和文化素养的复合型人才。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英语教师、学校管理层乃至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创新思维。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索中华传统文化与外语教学的有效结合方式,解决实践中的挑战,不断优化教学策略和方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促进文化多样性的交流与融合。

作者:朱一平,大连外国语大学讲师。

本文为2023年度辽宁省教育厅高校基本科研项目“双外语学习者动机系统的回溯与跟踪研究”(项目号:JYTQN202314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卢编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健康生活报"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